浅谈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
龙溪小学--王爽
在小学阶段,三年级是学习作文的起点,它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的准备。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加之我现在在农村小学支教,这里的孩子阅读量少,积累的词汇量少,在起步作文中有相当大的困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常试,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兴趣培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先决条件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因此,每次提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实物、谜语、故事、图画、情境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描写秋天的作文中,把同学们领到田野里、树林里、校园里等地方,让他们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用心去体会。同学们沉浸在大自然的绚丽多姿中,沉迷于迷人的秋色中,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表达的欲望,选取最美好的语言来描述,从而写出自己心中、眼中的秋天。
可见,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是习作的强大动力。
二、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中、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名人名言,古诗词等摘抄下来,并定期组织交流、展示。还开展了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
日记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从三年级起我就指导学生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生活中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最想告诉老师和小伙伴的事写下来。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积累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只要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写作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三、注重观察训练
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知识、兴趣、爱好的限制,在观察上,常常不知从何下手,观察些什么,怎么观察,教师就要具体地指导好观察方法。首先,教师要结合看图作文和插图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在具体指导上,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比如观察植物,教师就要指出观察植物的茎、叶、花、果,注意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观察人物,就要从观察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表情等入手。再让学生拟出观察提纲,然后根据观察观察提纲,逐点观察,记录。观察提纲先由教师列,漫漫地,要让学生会自己列。观察时,教师要作深入细致的指导,要让学生会自己边观察边思考。其次,要注重生活中的观察。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特别是农村孩子,见闻受到限制,课外读物少,语言积累少,但广阔的大自然给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重视观察尤其重要。观察时要求孩子们尽可能做到观其行,听其音,说其义,尝其味,解其质,嗅其气,这样长此下去,观察就会习以为常,成效显著。在具体指导时,要求学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四培养学生有效仿写作文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经过实践,仿写能减缓学生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到生活的过渡.
三年级学生初学作文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因此,我就借助课文,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教学生构思文章;通过阅读优美片段,有特色的片段,教学生模仿其写作方法;通过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模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在教学中,我觉得<<风筝>>,<<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等课文,其语言亲切自然,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典范之作.在学完课文后,我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进行习作.学生成功仿写了<<打沙包>>,<<秋天的校园>>,<<走近秋>>等文章.
五说话训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联系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我们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教学时,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现在的新教材镇南关常常是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学生带来一片芳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