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名师风范 教学感想 特色展示 师生作品 优秀论文 学校章程 学校制度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7-04-19 浏览次数:1482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海珠区红星学校   余颖妍

一、启发式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首先,它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学习能力等实际出发,通过点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其思维,发展其潜力,达到举一反三境界的教学思想。其次,它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材,情境设置丰富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启发式教学确立了主体的教育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是“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将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我要你学”,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却是“老师要我学”。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学习心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发表看法,讨论问题,解答问题等,都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2、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求知的启发者,时刻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实际出发,采用风趣讲解,巧设疑难,模拟演练等有效措施,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都能获得进步。

3、启发式教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摒弃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仅增强师生互动,也能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只有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认知信息的反馈,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质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才能成功。

二、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1、启发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反对只注重知识传授的现象,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问题对应着什么理论知识,但现在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教师让学生从生活入手,针对什么问题,就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新课程改革还强调将“要学生学”的观念转变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会合作,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启发式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在思想政治课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是盲目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因为教师认为,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是毋庸质疑的,所以不需要向学生作过多的分析与解释。显然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考试面前,学生虽然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成绩也不差。但他们往往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些没有事实依据支撑的理论知识,这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就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学校的德育更谈不上有效地实施。比如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将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3、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传统“注入式”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收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他们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所以他们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无法培养出来,兴趣无法被充分激发出来,创造性思维更无法培养。而启发式教学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达到不断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启发式教学,以启为主,以教为辅,有助于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将启发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落到实处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注重“启发式”教学,有一次他到武汉大学去演讲,一上台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他按着鸡头让鸡吃米,鸡死活不吃;后来他松开手,让鸡自己待着,鸡却开始低头吃米。陶行知先生就此现象,解释道:“教育跟喂鸡是同一个道理,强迫它去做是不行的,只有让它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会更好一些。”由此故事可知,启发式教学受到了学者的重视并推广,它的地位在教育事业上越来越突出,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的启发式教学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里,部分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误区,使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思想政治教师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德育的主力军,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增强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以及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根据对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况的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将启发式更好地应用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三点策略。

1、研究不同的教学模式,丰富发展启发式教学理论

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展思维方法,启发思维才能落到实处。那么,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研究不同的教学模式,或参考成功教育学者的教学方法,例如是分析综合法、抽象概括法、实践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在此主要对案例分析法进行说明,研究它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案例分析法指的是在教师的策划和主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给学生提供背景资料,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案例,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笔者在讲授七年级思想政治课的第五课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时,通过“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案例,引发学生分析讨论并思考,最终由他们得出结论: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在这节课上,笔者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盲目接收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总之,在教学上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以学生德育发展为目的。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研究、学习和借鉴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启发式教学在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实际情况,大力挖掘启发式教学的内在潜力,对其赋予发展或创新的力量,丰富和发展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内涵,使启发式教学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能够得到发展。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启发式教学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并与之和谐相处,在教学上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的观念,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展示个性。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课上把一道选择题的解题思路跟学生讲解错了,课后有一些学生向他反映这个问题。随即,这位老师在班上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并表扬了纠正他错误的学生,接着老师表示不仅学生会犯错,有时老师也会有错误的,最重要是懂得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过来,对老师而言也是一种促进作用;而且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能力,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课堂上要建立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励者。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讨论的时间、实践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更有利于启发式教学的实现。

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因材施教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根本上来说,教学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古,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是根据弟子的不同个性,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也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两个人在政治方面都颇有成就。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这句话的意思是听到了好的事情就要立刻实行吗?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听到了就立刻实行呢!”意思是要考虑家庭情况,看父兄是否同意。然而,当冉有去问这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就很肯定地回答说:“听说了就要实行!”孔子截然相反的回答使得另一个弟子公西华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孔子。孔子解释说:“冉有比较懦弱,所以我就鼓励他,推他走快一点;而子路个性好胜,所以我就有意抑制他,让他缓和一些。”尽管弟子有不同的性格和才能,但在孔子的教育与引导下,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学有所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设疑难,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启发他们的思维,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够得到发展。

总的来说,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相比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它是明显具有优越性的。所以,要将启发式更好地运用于教学中,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方法得当、教学流程的合理设计以及教学模式的准确运用。相比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对问题的探究与思考,更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启发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创新和丰富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而且能更好地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