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课异构到共享共进
龙海小学
仲春之际,莺啼柳绿,天暖气清,惠风和畅。2021年3月25日,广东龙涛教育集团海珠片区三所牵手结对学校在我校进行了语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旨在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构建并打造高质量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发展共同体。
本次同课异构的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赵州桥》。三位执教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分别在“情景创设”,“深入文本”,“朗读训练”,“情感体验”等方面建构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了各具风味、各具特点的教学风格;赋予了静态教材以生命的活力;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诠释了“教无定法,不能无法”的教学理念。
追本溯源 回归“文化味”
语文不单单承载着文化,语文也理应作为传递文化的重要使者。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文化味儿”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华洲实验学校何媛老师从文本内涵的角度,着眼文学、文化等学习资源再思考,探寻到文本价值的有关文化、情感、精神的几处新的着眼点——激智课堂里,蕴含着情感;赵州桥的设计里,传承着工匠精神;精美的雕刻里,藏着美好的愿望……由此出发,构建一堂有着浓浓“文化味”的语文课。
把握重点 寓教于乐
海珠龙涛小学的冯晓璇老师通过对教材的透彻钻研,教案设计灵巧,重点突出,程序清晰。在执教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和独特“创举”的设计,展开互动教学,在寓教于乐中用灵活、生动的课件,亲和的教态,把一千多年前劳动人民用智慧结晶的赵州桥充分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突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立足文本 创设情境
龙海小学赵丽欣老师立足文本,基于学情,创设情境。整堂课有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有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有充满个体发展的情感体验。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见惯了生活中的现代桥,对古老的石拱桥不是很了解,对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赵老师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通过对生动形象精美课件图片的欣赏,使学生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赵州桥的文化历史及其建构创举,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赵老师非常注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语感、读出体验、读出情感、读出方法。通过在朗读的过程中精辟点评,增强学生语感情绪体验能力。同时又讲练结合,通过“小组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角色互换”、“游戏互动”、背诵大王”等方式让整节课节奏紧凑,目标明确,气氛热烈,使“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充分体现。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创造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听课老师都深感: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离不开教师平时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指导。
交流评课现场活跃而和谐,在各抒己见中求证异曲同工;在畅所欲言中感悟真知灼见;在高屋建瓴中享受醍醐灌顶。
首先,三位执教教师分别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教学三维目的,就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如何遵循文本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同与会人员作了分享。
接着,三校听课教师、教导主任及校长对三节课进行肯定评价并提出中肯建议:三位教师教学特色绽放,教学风格独特,教学策略科学。表现出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剖析教材的能力,并根据文本特点有机渗透课标要求和理念。但如果教师从根本上深化角色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者,那么将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自然交融的愉悦氛围,收到学生思维敏锐,愉快、主动学习的锦上添花的课堂效果。
最后,张总监结合听课、评课的热烈探讨,客观肯定了探究上课的优点和改进点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他鞭辟入里地指导强调在一线教学中,要明辨理解并践行遵循四个关系:一、阳光的教学心态=积极的工作状态;二、扎实的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学底蕴;三、热闹非凡的活动≠学会知识的过程;四、“授之以鱼”的传授≠不等于“授之以渔”的引导。
文无达诂,“桥”已构建。此次三校牵手结对“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老师们于思考中感悟课堂艺术;于交流中升华教育理念;于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达到了促进校级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享共进之目的。借送教研之春风,三校语文教学必将花之绽放,春之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