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探究
广州市花都区龙华学校 陈梅
摘要:学困生是指在某一学科的学业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本身不存在智力方面的缺陷。学困生可见于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每位孩子在学习道路上的起步,更是为其漫长的学习和生活道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竭尽全力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以民办学校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探究,以期为民办学校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微薄力量。
关键词:民办学校;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一、民办小学数学学困生现状
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在数学学科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总体而言,小学数学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学科缺乏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沉默寡言、无法集中注意力、逃避教师的提问、无法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数学学科存在莫名的恐惧心理,一遇到数学课就紧张,特别是遇到任何形式的数学测验就极度焦虑和紧张,导致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数学水平,长此以往学习数学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严重的挫败感将学生的自信心碎的一塌糊涂;缺乏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众所周知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基本能力要求,缺乏数学计算能力犹如吃饭缺乏餐具一般;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这类学困生不仅是数学学困生,同时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成绩也较为落后。
二、民办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和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和家庭方面
笔者所在的民办学校的学生几乎均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方面,这些孩子的家长长期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缺乏必要的监管,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完全自由支配。由于小学生本来就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学生不能对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做出合理安排,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民办学校学生的家长普遍学历水平较低,甚至还有未上过学的家长,这些家长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辅导孩子数学学习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这些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成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义务和责任,把孩子成绩差完全归因于学校和教师,认为帮孩子批改作业或者辅导孩子学习是在替老师做事等。如此种种,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慢慢落后并逐渐成为学困生。
(二)学校和社会方面
民办学校由于薪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原因导致教师流失严重,教师的频繁更换,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缺乏连贯性。数学本来就是一门环环相扣的学科,加之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授课风格,教师的频繁更换使学生不得不长时间处于对新老师的适应中,适应的过程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同时也有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师观和评价观,这些教师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数学低分的学生持冷漠、讽刺的态度,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致使学生害怕、厌恶数学并逐渐沦落为数学学困生。另一方面,民办学校大多位于城中村附近,同时民办学校的学生也大多居于城中村,而城中村里及附近存在许多对儿童身心发展不利的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厅等),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且抵抗力差,不少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三、民办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探究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每位孩子在学习道路上的起步,更是为其漫长的学习和生活道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的扎实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初高中数学及关联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习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竭尽全力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笔者基于教学实践,主要从:合理利用直接经验,提升学困生的数学兴趣;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拒绝“齐步走”,为学困生提出合理要求;狠抓预习和复习,充分利用“遗忘曲线”规律帮助学困生进步,等方面展开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教学探究。
(一)合理利用直接经验,提升学困生的数学兴趣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集群运算必须凭借具体的事物或是凭借在头脑中形成的具体事物的表象进行。因此数学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因为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弱,笔者在进行“位置与方向”这一课题内容的教学时,将课堂地点设在了学校的操场上。课前笔者将班里学生按照优生:学困生=1:1的标准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即每个小组由4个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和4个数学学困生组成),来到操场上,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站成一横排,并且由4个小组(即4个横排)围城一个正方形,剩下的这个小组站到正方形中间(即视为中心),并将站在升旗台那一边的同学的方向定为正北方。然后让站在中间小组的学生分别说出教师喊出名字的同学分别位于哪个方向。教师制定游戏规则时规定,每个小组中学困生有优先回答权(各组的数学优生要将回答机会首先让给本组的学困生,只有当组内的学困生都无法回答时,优生才出来帮忙)。每个小组完成一轮游戏后进行小组轮换,直到每个小组都当一次中心后,游戏结束。通过本次予教于游戏,全班学生都通过直接体验获得了位置与方向的直接经验,效果远比教师在教室、在黑板画图讲解好的多,并且通过学困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开展教学,大大提高了学困生对笔者的数学课堂的兴趣和参与。
(二)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接纳和肯定,小学生更是如此,老师的一句鼓励、一句表扬、一个微笑对小学生都有莫大的鼓励作用。笔者为帮助班里的数学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多给予表扬同时又严格要求的教学方式。例如笔者与学困生“约法三章”,当他们在数学课堂积极回答问题且回答正确时,老师奖励其一颗星,当其集齐10颗星时可向老师兑换一只精美的铅笔(铅笔是笔者专门定制的,铅笔上印有“表现进步之星”的字样);同时笔者也明确要求,凡是在课堂上搞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或是未能按时提交家庭作业一次,将额外布置15道计算题作为“惩罚”并取消当周内获得的星星。在这种奖惩合一的做法坚持了近两个月时,笔者发现班里的数学作业提交率几乎都能达到100%(在此之前,班里每天通常有4—5个学困生不能按时提交数学作业)。直到现在,笔者所任教的班里所有的学困生都能每天按时提交家庭作业,并且正确率也在不断提高。
(三)拒绝“齐步走”,为学困生提出合理要求
正如“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所描述的,儿童的身心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一刀切”、“一锅煮”的简单粗暴的施教方式。为避免学困生长期面临“挫败感”,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坚持以基础为本、注重个别拔高的分层教学方式。在讲授新知时确保班里100%掌握,同时再补充讲解确保80%的学生能接受的稍有难度的知识点;笔者布置作业时也是分层要求,学困生只需做基础型题目,同时为满足优生的发展性需要再具有针对性地额外布置几个题目。笔者在实施评价时较多地进行纵向评价,尤其注重将学困生自己的前后成绩进行对比,肯定学困生获得的每一点进步,并在每次进步的基础上帮助其设定符合学困生努力程度的新目标。
(四)狠抓预习和复习,充分利用“遗忘曲线”规律帮助学困生进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事前准备对于事情成功的重要性。学习更是如此,有效的预习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要求全班所有学生在每一节数学新课前必须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预习并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并且笔者会对学困生的预习作业一一做当面批改,以此发现学困生的疑难点,作为课堂重点讲解内容的依据。“温故而知新”强调复习的重要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更是说明了最佳的复习时间和复习方式。通过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知,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这就要求学习的知识要及时复习,分阶段复习。因此笔者要求每位学生每天晚上放学回家后都要对当天的数学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并在第二天早上以背书的方式向老师汇报,同时笔者尤其关注学困生的复习情况和效果。笔者也会用每天数学课的前三分钟对前一天的数学内容进行集体复习,同时每周五利用中午午休后的20分钟在全班开展一次本周内容的整体复习。通过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避免学生出现“小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掉一个”的现象。
- 结束语
小学生数学基础的牢固与否对其步入初高中阶段后数学学科及其关联学科的学习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为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打好基础,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和落实的任务。当然,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不懈。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俊丽.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对策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5).
[2]郭金彩.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19(16).
[3]魏成刚.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赢未来,2018(15).
[4]方惠华.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