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海珠区龙海小学 朱国梨
小学生能不能随时随地地主动学习,并且将其巨大的潜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又怎样才能实现呢?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其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汉语言文字有许多有利因素,并存在着巨大的潜能。现将其归纳到以下几点:
一、主动学习的潜能。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母语有天然的优势,也有巨大的潜能。还是胎儿时就开始听母语,不到一岁就呀呀学母语,七岁左右就开始识文认字,十岁以前开始获得初步的阅读能力,终其一生都要运用母语获取信息,表情达意。在现代社会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如今新颖的词语、别致的句式,常常在他们中间不径而走,流行的速度之快想都不敢想,如:“花儿向我点头,鸟儿对我歌唱……”还有“小燕子欢快的飞过来告诉我:‘春天来了……’”等等。说明学生对母语都有很强的模仿,认知能力,有随时随地学习的潜能。
二、阅读求知的潜能。
小学生阅历浅,生活圈子窄,不可能事事观察,样样体验。阅读便成为他们认识世界最主要“窗口”,也成为他们谈话、写作最丰富的“源泉”。要培养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开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潜能。如学习《春天的手》一课,学生会说:“我看到小草在笑……”有的说:“我的想象中有一个牧娃在吹笛子……”从而自发的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尊重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报刊的主动权,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并且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求知。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这样学生在大量浏览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就能逐渐学会选择,选择观点向“善”、内容崇“真”、形式求“美”适合自己的读物,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三、表达交流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本能的与人交流的思想感情,作为老师要多理解学生,尽可能多的听听学生的倾诉,为学生的交流、表达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宽松的话语环境,激发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主观情感的潜能,学生在学会文明得体的交际的同时,甚至出口成章。如在学习《燕子》一文中,让学生描述春天的景物,学生会自发的说:“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有的说:“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由此不但激发了学生表达交流的潜能而且情感也得到了熏陶。
四、探究创造的潜能。
时下最提倡的便是“创新思维”,创新即有别于他人的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探究创造潜能,鼓励学生“给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多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学生在发言及习作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个人独特的感悟。如:我在让学生习作《乡下孩子》的教学时,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我对他的情感瞬间就产生的共鸣。如此以往语文学习就会变成“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
总之学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也有多种潜能,教师的职责在于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主动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材施教,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现实“生产力”。让学生更完善、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