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布日期:2018-04-23
浏览次数:1812 次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海珠龙涛小学:李科财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前社会教育的真正意义,除了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特别要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学.当今的教育环境,从“培养学生自学学习能力”的口号的提出到“生态课堂”的实施;从“人教版教材”的一统天下到“各地新教材”的百花争鸣,都体现出培养学生数学的自学能力越来越成为数学教育的追求.
下面我对如何指导学生自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反思谈点体会.
一、指导学生自学的观念和内容
1.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思路
应该说培养”学生自学”并不是一个很新的事物,前几年出现的”讲学稿”式的数学教育模式,还有杜郎口教育模式都有一些自学的味道.但是感觉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影子.要想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要把培养学生自学定义为一场教育改革,首先打破传统的“增加学习时间,增加练习数量”的教育思路.数学教师必须把课堂题目的数量降下来,把作业的数量降下来,让学生有进行预习和自学的时间.
2.明确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使学生“自学”能力养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应该在教知识之前,明确你要指导学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学习动力指导:包括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诱发其学习动机、努力培养其学习兴趣.其目的是让学生肯学.
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制定自学计划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方法.
(3)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方法.
(4)指导学生课堂表达的方法.
(5)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作业的方法.
(6)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着重知识的体系化,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
学习品质的指导和学习氛围的塑造: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压力和挫折,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到锲而不舍,有始有终,克服困难,直至成功.
(2)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塑造良好的大环境: 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要有“竞争”意识,努力打造班级甚至年级中你追我赶的气氛.
二、指导学生自学的具体实施
1. 教师课前指导预习,关键是学生的执行力
课前自学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习的关键一环.是否预习,预习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1)要求学生预习,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2)要具体指导学生预习.例如:现行的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设计都很好地体现了自主探究.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学生预习时从课本出发,并结合练习:①先看教材,明确第二天的学习内容,重点思考教材中的“议一议”, “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等环节,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好记录——一般这些就是学生不理解的部分;②然后结合新知和教材中的解题方法尝试完成一些课本上的课堂练习,对于不会的问题做好记号——一般这些就是学生没有掌握的数学方法;③最后,完成导学练上相关章节的知识要点部分,并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选看一些典型例题;④上过新课之后,看预习中记录的不明白的地方,看是否理解和掌握.
(3)检查促进预习的执行力.开始难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养成预习的习惯. 这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课前的自学情况,或者运用班级学习小组的管理体系进行监督,或者树立优秀预习模范的方式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抓住了这一环节,就等于学生从被动地学开始转化为主动地学.
2. 教师课堂体现自学,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课前的预习、自学,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依然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为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1)建立小组竞争课堂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抓住课堂的根本:学生的主动参与.首先我把班级合理地划分为八个小组,建立一套可行的小组评价机制和小组监督机制.数学课堂主要以小组为依托展开教学.把评价转嫁在小组上,使得小组的同学积极思考和发言,为小组争取荣誉.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共享,交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思考中来.
(2)问题的开放性设置.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对一些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造.
开放性的提问,不仅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水平和探究的意识都得到了提升.
(3)人人可做小老师,方法结论都共享.课堂上,教师不妨把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讲基本的知识;让学生来点评学生的黑板演练;让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种方法的讲解;让学生进行一堂课内容总结.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能力要求,可以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较大的飞跃.
(4)教师点拨,深化探究.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教师利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新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更高的层次,给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方向.
在课堂自学指导中,重点要注意的问题就是:(1)学生自学的全员性,让全班每个学生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2)课堂教学的全程性.就是在每个环节上都留给学生思考、讨论、讲解、总结的时间和机会,而不是只有某个环节让学生参与自学,其他环节依然教师主宰课堂、满堂灌.
3. 学生课后整理总结,关键是学生的思维性
叶圣陶先生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学习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而课后的学习才是学生消化、吸收、巩固、深化主要环节.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有了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参与,课后的总结深化的工作也必不可.
(1)有效地做好整理笔记的工作.根据艾宾浩斯曲线,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所以我们学后必须做出及时的复习.在课堂上,学生对重要的知识点都会做一些简单的记录,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对最近1~2天的课堂笔记进行整理.
(2)指导学生做阶段总结及复习:数学在这方面的体现尤为突出,只有总结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每过一个阶段,要对每一章或相关章节的知识进行总结,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阶段复习.
(3)指导学生在周末和假期作业的完成和复习工作的开展.周末数学作业的完成应强调学生的完成态度和完成作业时的效率.假期,尤其是寒暑假,则要明确布置学生完成对一些章节的预习任务,并组织预习考核.
三、指导学生自学的实效评价
1.自学评价的目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处于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我们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自学的各个环节做得更好,自学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学会学习.
2.评价学生自学的方式
(1)树立榜样,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善于预习、善于课堂思考、善于课后总结的学生树立起来,要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光荣的、重要的”,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为了满足自尊心,学生会把自学看得非常重要,促使积极主动地做好每个环节,直至学会自学.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跳起来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滋味,获得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战胜困难的意义和乐趣,让他们感到自己在不断进步,而每一次进步必然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唤起他们新的动机和愿望,形成良性循环.
(2)进行自评、组评、师评的多样化评价,联手构建良好学习氛围.评价学生的自学状况,应该走自评、组评、师评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学生通过个人成长记载本的使用,每2~3天对自己预习情况、课堂情况、课后整理、学习心理状态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指明改进的方向.同时每星期学习小组的组长或者小组其他成员对自己的自学情况进行评价,使自己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查看学生的成长记载,指出该生的问题所在,并指明其发展或纠正的方向.
学习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因此,在各方面评价到位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努力构建大环境下的良好氛围.在班级内,应该发展一批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领头羊,使这些学生成为全班学习的对象.在大环境上促进学生对自学能力的培养.例如,奖学金考试制度的建立,就很好地激励了各班级优秀学生的积极性.
(3)家校评价也是对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在家校评价的时候,应该结合以上两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家长不仅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又要有对孩子发展的信心,还要为如何改进做出明确指导.
3.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每天应该按一定的评价标准,认真地对教学课堂中各个自学指导环节,进行自我评价.养成每天写教学小结的好习惯,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和自己对教育的一些思考.并把这些心得体会,运用到接下来的教学中学,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指导学生进行自学的细节,使得自己的指导更有科学根据,更有实际效果.
总之,自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向、积极主动的智力活动,是学生能力的体现,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构建浓郁的学习氛围.相信随着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学习和理解,必能培养出更多的善于学习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