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集团新闻 各校新闻 视频中心 行业新闻
民办教育迎来历史性机遇
发布日期:2016-06-08 浏览次数:1809

“民办中小学不仅是实现首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全面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10日,2015年北京市优秀民办中小学评选表彰大会上,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在发言开篇便肯定了民办教育的作用。

“我们是时候该认真审视民办中小学面临的发展环境,牢牢把握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近两年,城市功能定位调整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成为北京市各项重大改革实施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教育也不例外。李奕表示,人口疏解和北京教育新地图、包括每年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发展目录等改革措施,确实对民办中小学整体发展产生了冲击,甚至有部分民办学校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风险与机遇并存,危险之中也孕育着重大的机会和机遇。

首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不会改变。当前深化首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大力满足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基于学生的真实需求来提供服务,努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追求学生的实际获得。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他们都同等重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要形成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和捐资激励制度。“可见,发展民办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这一点不容置疑。”

其次,广大市民对个性化、选择性的优质教育需求与日俱增,这给民办学校留出了空间。当前改革一直在强化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政府保障,但基于发展的视角,优质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公办学校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可能匹配社会上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这就给民办学校提供了机遇。”在此形势下,民办中小学应当定位于,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特色教育服务。

李奕提醒,民办教育在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方向性的选择。“教育者一定要牢牢把握基础教育改革脉络,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教育获得。”对此,他提出部分建议:学校要加快转变以规模、应试为主的同质化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特色、彰显个性和提高质量。《北京市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通过盘活资源,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引导个性化教育需求由公办学校向民办学校合理转移;要采取多种资源整合方式,利用优质民办资源促进公办中小学发展,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这些改革措施,都给民办中小学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发展空间和方向选择,简言之,就是要求民办学校应精准定位于满足市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之外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需求。如在高中阶段,适应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民办学校应致力于在国际教育领域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发展规律,在促进中西文化交融、国际课程设置、国内外教材融合等方面加快实践创新的步伐。

学校还应把握首都基础教育改革脉络,结合中小学不同学段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做到精准改革。“当前首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是,更加关注学生对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实际获得,打破学科边界、资源边界,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据了解,此次评选表彰活动历时一年,参评学校涉及130余所,申报材料达400多份。最终,组委会和专家团评选出10所优秀民办中小学校,70名优秀教师,3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活动是由市民办教育协会和北京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共同发起,专家、同行共同参与的一次社会评价,顺应了评价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是实现‘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有益尝试。”李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