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逐源求真知,建言献策显真情
花都区龙涛实验学校
4月28日下午,应花都区龙涛实验学校隆重邀请,我校迎来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李样明教授一行,并在冠华学校范主任的陪同下为我校开展了一场题为《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分类、原因分析及对策》的专题讲座,我校13位老师全程陪同聆听了讲座,听后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针对“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这一问题,李教授指出: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有效的利用好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会成长,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学生出错误是班级的贡献、是一个光荣的经历!我们解决问题,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心去找学生错误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而不是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去掩盖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对待错误应该采取华应龙教授的“化错教学三段法”,即温暖地包容(你没有错)——智慧地融化(错不是错)——自豪地欣赏(错还是错)。
对于小学生数学计算错误产生的原因,李教授对大量的国内外小学生在常见的加、减、乘、除及四则混合运算时经常出现的错误例子分门别类的作了分析与统计,指出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概念不清,基本口算不熟,法则记错或记忆不准等知识掌握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通过教师改进教法和学法指导,扎实基本口算,可以得到纠正和改善。
而另一些错误,如抄错数字,看错符号,加法当作减法,乘法做成除法,加法计算忘了进位或多进位,减法计算没有退位或多退位等等。学生认为自己“疏忽”,家长抱怨孩子“粗心”,老师批评学生“马虎”,没有引起三者的足够重视,结果往往是“屡纠”又“屡犯”。其实造成这些错误不是简单的“粗心”二字所能归纳的,这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低,认知能力有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的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有很多种,叫法也各不相同,一般有:概念模糊、思维定势、感知笼统、口算能力差、瞬时短暂记忆出错、不良计算习惯、负迁移干扰、注意力稳定性差、强信息干扰、计算方法混淆、知觉水平低、观察条理性精确性差、意志力差、自觉性差、运算方法掌握差等等。
最后,李教授针对学生常见计算错误提出了矫正方法与策略。
一是要不断强化程序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教学。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水平和具体运算水平阶段,在加强程序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教学的过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教具或设计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以便使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掌握这两类知识。
感知材料准确、生动、鲜明,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和再现的清晰。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多种感知渠道协同“作战”,强化信息的作用。同时,针对小学生感知的特点,突出容易忽略的成分,如强调进位,退位,小数点的处理等。教师设计算题时,既要有专项的针对性训练,又要有学生容易混淆的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加以辨析,促使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二是要加强记忆能力的训练。计算过程离不开记忆能力。首先,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计算所需要的计算事实,把它们放在工作记忆中,同时,在计算过程中也需要记忆过程的参与,才能把计算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如果记不住上一步的计算结果,尤其是有进位的步骤,就不可能正确地进行下一步计算。矫正那些由于记忆能力低下所引起的错误,应该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着手。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测试记忆能力的小游戏,通过让学生玩这样的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这样的训练方法,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很容易接受这种形式的训练。
三是要提高视动整合能力。如果某些学生经常出现某类错误,而这些错误又可能是由于视动整合能力的低下所引起的,就要相应地提高他们的视觉——动作统合能力。
视觉联想能力主要与视觉经验有关,因此,要想提高视觉联想能力只能是多看,积累大量的视觉经验,这里的多看主要是指多看老师解题。
儿童更多的是在被动地接受视觉信息,而很少主动地运用和开发视觉分辨能力,因此,格外需要这种训练。视觉分辨能力可以通过辨认图形的异同加以训练,在网络上有很多相关游戏。手眼协调能力可以通过跳绳、丢接球、拍球、剪纸等活动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视觉追踪能力。通过训练孩子眼球追随、检视物体的能力,提高视觉广度与速度。
四是要加强针对性练习,排除思维定势干扰。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在教学时应考虑到负迁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将几种易混淆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放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知,加以辨别、区别,让他们在辨析中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积极预防消极的思维定势。
五是要重视常规训练,养成良好计算习惯。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克服心理因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实现:(1)正确审题。方法是:一读、二看、三想、四算。“读”是认真读题,“看”是看清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想”是想计算方法和顺序,“算”是按想的思路进行计算;(2)认真书写。书写无错是计算正确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抄题还是脱式计算,教师均严格要求学生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洁净。每写一步要“回头”仔细校对,证实自己抄写、计算正确后再继续下一步运算;(3)仔细验算。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示范,提高学生对验算重要性的认识,使检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且引导学生创造多种验算的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另解法、估算法、换位法、代入法等,使学生提高验算兴趣,增强验算能力,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教师遇到学生计算的错例不要简单归结为学生“粗心”与“马虎”,应该深入研究错误根源,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注意寻找心理对策,坚持不懈地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