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海珠区华洲实验学校万小花老师
[内容提要]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每个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每个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对每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期。家庭怎样教育孩子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最初的痕迹。所以,重视家庭教育不容缓。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家庭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尤其是学校生涯中的小学阶段。我们坚信:只要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才会奏响一曲曲和谐的乐章,家庭教育才不会感到迷茫。
[关键词]
家庭教育 问题 策略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将近十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的工作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而应走向家庭,融入社会。当然,在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中发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望子成龙,往女成凤!”然而,许多家庭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虽心切而无方,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那么,在这样一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的社会,到底存在着哪些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的差异呢?我认为可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一、急于求成。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琐碎的过程,他们从完全不会到什么都懂,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历练。然而,中国的许多家长缺乏耐心,往往希望短期见效,甚至将自己儿时的遗憾强加于孩子。
二、教育的侧重点只在分数。经常听到有学生告诉教师,最害怕在考试卷下发的那天回家。因为倘若考了个理想的分数,孩子在家中的地位便可是“少爷公主”般;若考差了,便连买零食、玩的机会都不给,甚至责怪孩子在校不好好学习,接着便是疯狂的补习。
三、孩子不独立,家长包办过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上学阶段,只负责学习,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所有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强加于孩子;二是怕影响了孩子学习。结果导致孩子如果独自在家,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我们可以进行对比,在日本,乘火车和轮船旅游时,不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背着一个旅行包,里面装的是自己的生活用品。因为他们教育孩子的格言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对孩子的限制保护过多,忽视了孩子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在学龄前家长中表现最为突出,一是家长年纪尚轻,二是家中子女不多。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而是个体的独立的人。传统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习惯势力在束缚我们: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即是娘身上的肉,就注定了是父母的附属品。爱护子女,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更何况舐犊情深呢?这样很明显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家长们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敢说能说;解放孩子的手,让他们能动会做;解放孩子的脑,让他们敢想会想;解放孩子的腿,让他们会走、会跳、会跑。
五、家长总用杀手锏。陶行知在1925年的书评《陈著之〈家庭教育〉》中指出,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素来刚柔并济。父亲往往过于严,母亲往往过于宽。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其流弊在于“因为父母所施法过严不同,子女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去子女之敬意。”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家长素质的高低程度决定了培育“花朵”的质量,所以,家长不要总用杀手锏,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是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家庭是孩子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是当 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让家庭教育切实有效,达到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呢?
1、要鼓励和赏识孩子。孩子对世界上任何新奇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从而会不断地尝试,又会在尝试中屡战屡败,此时家长切不可打击否认,应予以鼓励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是他坚强的后盾。学校则侧重于“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只有家校密切配合,才能克服“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的被动局面。
2、家庭对孩子的要求须符合年龄阶段及自身实际水平,期望过高,既不切实际,又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心理阴影。《武汉晨报》报道, 记者探访钢琴、围棋、美术、舞蹈、跆拳道等“兴趣班”的培训情况时, 发现许多学龄前儿童已成“兴趣班”主力军, 而且一个孩子同时参加多种“兴趣班”的现象也不鲜见。在某芭蕾培训中心, 2~6 岁的儿童占了全部学员的65%, 最小的学员才 2 岁多。有关人士分析说“:现在父母们认为, 以后社会竞争很激烈, 孩子早学早出成果, 学龄前阶段时间充裕, 多选择钢琴、美术、舞蹈等项目。入学后有了升学压力, 艺体类培训就为英语、数学等学科培优班让步。”其实, 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鲜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儿童去上“兴趣班”? 他们小小年纪要同时上好几个班, 这样能受得了吗? 这种疑问和担心并非多余。本来, 参加“兴趣班”的前提是孩子对“班”感兴趣。但眼下很多家长并不依孩子的兴趣报“班”, 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他们总认为, 艺多不压身, 现在多发展点特长, 便于以后在社会上立足。殊不知,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 一定年龄段能接受的东西是有限的。超前学习, 孩子不能完全吸收、理解, 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 学习效果也不明显。下面的数据是令人触目惊心的,60%的学生认为上学的乐趣是由于有朋友玩,100%的学生或多或少存有孤独、自卑、焦虑、依赖、忧郁等学习心理障碍。从以上报道来看,家长更有必要了解孩子的意向及他们的内心。
3、正确认识分数。分数,从某种意义上是可以判断一个孩子近期的学习状况,但并不是全部。在孩子取得优异成绩时,告诉他不骄傲自满;在成绩不理想或退步时,应给予帮助,一起找原因,并提醒孩子:他的背后有父母的支持,一切坎坷均可以成为过眼烟云。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交际。现代社会,每个家庭的子女都不多,懂得自己独自生活的也屈指可数。他们所接触到的人除了父母,就是朋友。只有在与同龄伙伴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才能体会到平等,才会学习并模仿同伴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家长要把孩子看成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知道他有责任、有务义为家庭、为他人做点事情,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5、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子女的榜样。长辈特别是爸爸妈妈必须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素质去影响、熏陶和带动子女的进步与发展,在家里建设一种讲学习、求向上、助快乐、促幸福的文化氛围,从而训练、培养孩子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品位,将来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直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就是最有利的说明。
6、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参加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父母要保持与子女所在学校班级的联系,注意了解他们成长和进步的情况,发现长处给予必要的赏识和鼓励,发现毛病也不能文过是非,要及时、稳妥地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以免助长短处,也好配合施教机构搞好对子女的各种教育。
总之,家庭教育无可替代,任重而道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它既是一门学科,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和科学的方法,又是一门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想家长之所想,得家长之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