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名师风范 教学感想 特色展示 师生作品 优秀论文 学校章程 学校制度
乘法的初步认识论文
发布日期:2020-10-29 浏览次数:1335

乘法的初步认识论文

广州市白云区龙溪小学-唐艳丽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性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从知识技能、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并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在实践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乘法算式的简便。

3.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发现、认识、掌握概念,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乘法的涵义是后面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我把使学生认识、理解什么是乘法,知道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乘法口诀概念比较抽象,我把让每个学生都亲身感受到乘法的意义,能体会到乘法算式的简便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及新课改的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

学法:我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

我的思考:由于是重建课,所以我在二次备课时想到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乘法算式的简便。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从定义上看,它应包含两个意思,即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简便运算。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乘法算式的意义,而忽视了它的简洁,教师一句简单的简便,很难使学生感受到乘法算式的简便,所以我力图在二次备课之后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使学生体验到乘法算式的简便,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

五、说教学过程

1.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合理练习,强化新知

回顾过程,巩固新知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如果课一开始就能够为学生设计一个有趣、有用、可探究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因此,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情境:我们一起来欣赏热闹的游乐园。通过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直接切入主题,根据学生找到的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几个几个的表象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并且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一个回忆刚才的学习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总结方法,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几个几个的意义,把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的算式放在一起进行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的形式。第二层,充分尊重教材,又适当地进行了延展,如增加几节小火车,5节、6节、7节车厢该怎样列式,通过这样的设计对几个几个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引出乘法做好铺垫和准备。第三层,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乘法知识学习的需要。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愿望,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乘法算式更简便。在学生观察小火车图时,创设如果是100节车厢,这个算式该怎样列?在你的练习纸上写一写?这一问题。在写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这样的算式写起来非常麻烦,从而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引入乘法的必要性,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中产生了一种需求,需要新的运算表示方法,这时候乘法算式的出现就显得水到渠成了。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在教学生读乘法算式时,我的指令不到位,只教学生读了一遍,由于很多学生家长已经教过他们怎么读,有一小部分学生把“46”读成了“4乘以6”,下课时教研员及时给我指出,在另外一个班授课时,我在这方面有意强化了一下,效果比较好。

3.合理练习,强化新知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如闯关游戏的设计,让学生特别有期待感,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使枯燥的数学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六、回顾过程,巩固新知

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谁想来夸夸你的这位新朋友。在这点上我没有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也许孩子们的语言不准确,表达不到位,但却锻炼了他们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疏理,锻炼了他们的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