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集团新闻 各校新闻 视频中心 行业新闻
从古典诗词中汲取战疫力量
发布日期:2020-03-27 浏览次数:1537

从古典诗词中汲取战疫力量

——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综述

  全国报名人数40万人,是第一季的13倍;首重播吸引不重复观众3.95亿人,电视节目和融媒体产品全网累计视频播放、互动和阅读量超7.48亿次……一项项数据,晒出了2020年春节期间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骄人的成绩单。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原创语言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得到社会大众普遍肯定,实现了“五季联播”“五季热播”。

  “雪冷不妨春意到,病痊欣见好诗来。但使生机斫未尽,红蕖还向月中开。”本季诗词大会播出档期正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合力抗击疫情的攻坚阶段,中华古典诗词学者叶嘉莹先生以自创诗词分享观看感受,肯定了节目引导观众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心灵的力量,抒发共同战疫的情怀,发挥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

  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传统文化浸润校园

  诗词大会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形式,既立德树人,又涵养文化。引导各地各校聚焦以传承诗词文化落实立德树人,多措并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是这一节目带来的成功经验之一。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个个富有成效的文化育人之举在全国落地——

  北京市怀柔一中借鉴“中国诗词大会”形式,推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系列班会,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班级德育紧密相连。上海市持续推进古诗文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教师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六进”措施,构建社会教育大课堂。山东省开展大中小学经典诵读特色活动,以诗词大会检验学校诗词教育成果。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专门研发《国学必读》和《中华经典诗词名篇必读》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持续举办中小学生诗词大赛,引导区内各学校将诗词教学渗透于常态教学、主题活动、完美教室建设中。

  在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题库设计中,入选诗词与课堂教育、立德树人密切结合,加大针对青少年群体设计力度,依然以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为主要选材,在考查古诗词综合素养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选手们身上谦谦君子的文化品格、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令人动容的家国情怀。回到大山教书的张汇林、筑梦非洲的海外铁建人李晶、为女儿圆梦的坚强母亲翁志平、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杨燕和医生张年年……平凡的他们为观众们讲述着不平凡的诗意人生,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优秀的榜样范本和鲜活的课堂案例。

  聚焦传承创新,立意家国情怀展现中华诗心

  本季诗词大会内涵聚焦传承,外在突出创新。

  ——舞台设计注重人文与科技融合,以“水润五方”为主视觉,突出云水之间的传统意象。

  ——选手阵容新老结合,90岁高龄的“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和不爱玩具独爱诗的5岁半萌娃创下最大年龄差,让人充分感受诗词塑造人生的深厚力量。

  ——情景题、绘画题崭新登场,“身临其境”让命题人走进自然、文物古迹,在山水实景中出题,让观众真切感受诗词之美;“三合一”连环绘画题将诗书画融为一体,成为致敬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方式。

  此外,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如何让诗词踏准时代的律动,走入观众内心深处,是第五季诗词大会着力思考和呈现的议题。

  本季10期节目分别由家国、英雄、青春等主题引领全篇,支撑起贯穿始终的家国情怀,让观众感受到诗人的人生与家国历史紧密联系,体现大时代与个体生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将诗词与选手的人生故事紧密结合。选手阵容更加多元,涵盖教师、工人等33个行业,他们平凡而精彩的故事渗透着最浓厚的诗词情怀,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同时,题目设计紧扣当下生活。传统题目聚焦名山大川和文化古迹,让观众回归山水、体味中华历史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情景题的出题人特别邀请了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蛟龙号潜水器主驾驶员唐嘉陵、最美航天员王亚平等,他们是国家建设者也是诗词爱好者,在时代舞台上的讲述让古典诗词焕发勃勃生机。

  加强引导借鉴,防疫和文化推广两不误

  疫情期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向湖北援助的物资包装上的诗句引起网民热议,这是中华文化被逐渐了解、尊重并认同和化用的见证。

  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教育部、国家语委迅速组织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开展“同诵读共战疫”系列活动,呼吁社会大众从语言文字和古诗词中汲取信念与力量,坚定抗击疫情的信心与决心。同时,组织有关高校和社会力量组成战疫语言服务团,紧急研发“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帮助外地援鄂医疗队解决医患沟通方言障碍问题;研发“疫情防控外语通”“疫情防控简明汉语”,为在华来华留学生和外籍人士提供疫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语言服务,为防范境外疫情输入作出积极努力。

  下一步,教育部、国家语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宣传引导和借鉴,不断激发社会大众尤其是学校师生参与相关语言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继续指导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及有关高校积极开展语言应急服务,通过诵读、讲解、书写、诗文创作、篆刻等多种形式展现语言文字在特殊时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共同展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时代内涵。

  此外,统筹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继续举办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实施经典诵读网络培训万人计划、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等,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本报记者 余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