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踏上体育这条“不归路”
金秋九月,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时间在指缝中流逝,思绪万千,一切尽在不言中。遥想公瑾当年,为何踏上体育这条“不归路”
如果连梦想都没有,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呢?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每当家人谈论某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着实令人羡慕。每个人都希望赋有“存在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踏上体育这条“不归路”,无奈而又贴合。无奈,对于成绩不上不下的人来说,“半路出家”或许是得道的“捷径”。贴合,对于一直被老师头疼,父母烦心,在忽视边缘的“边缘生”来说,这是一根稻草。在应试教育的当下,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至少可以披上“读书人”的外衣。尽管当时可能是稀里糊涂的选择了体育,它就像早恋,介于朦胧与茫然之间,青涩而又懵懂。
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作为一名体育生谁曾经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过往。曾几何时,还记得。那些年,风雨中奔跑,烈日下冲刺,挥汗如雨。才知道,汗流浃背的境界是“雨夹雪”。那些年,蹬腿摆臂,腾空收腹,放松加速。才知道,有时候仰望星空是多么惬意。那些年,负重深蹲、推举抬腿。才知道,吃饭时手抖,上下楼梯时腿抖是多么痛的领悟。那些年“石榴熟了要开花,麦子熟了要开镰”。人熟了,就称兄道弟。练了体育才发现,皮肉也是可以破茧重生的;练了体育才发现,失败也能赢得掌声;练了体育才发现,不抛弃,不放弃是底线,狭路相逢的血性是决一雌雄;练了体育才发现,相逢一笑泯恩仇,并非出现在江湖。练了体育,才发现熬过了苦难,熬透了青春,就熟了。本以为高考意味着结束,然而还有续集。比起大学的学习,高中生涯仅仅是小巫见大巫,除了专项技能学习外,还有令人闻风丧胆的专业理论学习(解剖、生理、生化、生物力学)。
依旧记得,担心挂科而挑灯夜战至深夜的“苦读”日子;依旧记得,体能训练后乳酸堆积的酸痛感;依旧记得专项训练,技能重复的枯燥,对抗中坚持到无能为力的疲备感。曾也想过放弃,这样执着坚持到底为了什么?体育生太难了!
但体育生能扛、能熬、敢拼。既然选择了,跪着也要走完。因为肩上不仅仅肩负的是责任、理想、父母的期待,还有期望的未来。
人生不会苦一辈子,但会苦一阵子,许多人为了逃避苦一阵子,才苦了一辈子。
毕业是一种解脱,往往结束才是开始。世界总是充满意外和惊喜,剧情也总是充满反转。谁又能料想到一句“你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的笑谈也成功上映了(这是大多数一线基层体育教师的现实)。
人生还没有开始,就开始怀疑人生了。为何踏上体育这条“不归路”,可能大多数体育老师是困惑的,敢问路在何方?但这么多年下来,体育赋予了体育人一种独特的能力——适应能力,既然无法改变现实,那就改变自己。渐渐的才明白,体育人可能看上去微小,但微小却是巨大不可或缺的部分。甘于坚守,奉献自我,成就自我,与他人无关。感悟只是开始,改变才是前进。
如果重新选择一次,还会选择体育吗?我希望会。虽说训练很苦、很累、很痛,但体育给予的“财富”却是伴随一生。最后的最后,希望做一名幸福的体育人。承担好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勤奋耕耘,让教育的土壤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平凡中体验工作的精彩和伟大,做一个幸福的耕耘者。
华洲实验学校 王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