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常规也不是老师简单直接的“规定",而是为了孩子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有什么后果,这才是有效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达到自律“我们的常规不是为了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为了培养独立自主,在集体生活能适应集体,学会服从集体,而不是“服从老师”。
于是,在一次安排值日生表,我尝试放手让孩子去参与值日生的规则。一开始我引导了孩子们进行讨论。首先出示了-张值日生表、-张大白纸,一支油性笔。“小朋友,-个星期我们需要值日几天?“孩子们异口同声说五天。我们做值日时需要做哪些工作?孩子们纷纷说铺床、端饭、擦桌子、分牛奶等等。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每六个小朋友为一组,以小组开会的形式,每个组有一个领导力比较强的孩子,带领小组员进行讨论。“值日生需要干什么?怎么做?“画下来。教师最后做总结,将幼儿画的,可以用文字做备注,最后剪下来贴在值日生表。当规则定下来后,我们试行了几天,我利用了拍照的方式,纪录孩子们一些表现好的地方,用语言描述和孩子们一起回忆值日生把我们班的床铺得整整齐齐,把桌子擦干干净净的,使我们班看起来非常舒适。当然在试行中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的规则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时值日生吃饭比较快,会先进区,当生活老师清做值日生时会出现拖拖拉拉。这个时候我们老师要抓住火候,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我引导了孩子们讨论,轮到做值日生的那天要不要进区?不进区可以先干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后,有的说进区,老师请到时马上出来,有的说不进区,可以在外面看书,可以玩折纸,做完值日再进区......因为孩子们的意见不同,我们决定用投票的方式,票数超过一半的孩子认为不进区。于是我们将这条规则放置我们值日生表下面。这样的规则不仅让幼儿容易执行,也体现班级的民主平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相互讨论中,有机会去了解别人的想法,特别当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会激发思考”所以,这样的环节有利于幼儿通过讨论能自觉执行。
一次小小的值日生讨论安排,折射出的是孩子是有能力管理班级的,并且感受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可以出谋划策,体会到自己为集体带来的好处。
执笔:钟倩雅 龙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