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
番禺区金星学校: 刘泳玲
【摘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存在心理方面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但在目前的实际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为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必须要认识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造成少年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寻求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育现状 对策 重要性
近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再者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同时分析造成少年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寻求有效的对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对于心理健康,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而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中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据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二)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甚至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1】。而且把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当作是针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辅导工作,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学校中的老师会有不正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有的教师挖苦、讽刺学生,更有甚者打骂学生,对学生不一视同仁,对考分高的学生或家长有钱有地位的学生另眼相看,对学习成绩差或家庭贫困的学生当成另类看待,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也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正常心态的形成。除此,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挂在口头上,口号喊的响,却无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
(三)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缺乏和专业队伍建设不完善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都是学校的思想政治老师和班主任兼任,而这些老师都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的【2】。因此没办法用系统,科学的心理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和认识到其心理需求。有些学校的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那样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造成当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时,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
(四)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少年儿童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否是影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发面并不重视,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方面,给予他们物质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共同发展【3】。
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往往使少年儿童在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社会风气中的积极方面如新风尚对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有促进作用,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会腐蚀少年儿童的心灵,有些少年儿童效仿某些成年人讲究吃喝玩乐,说大话、假话骗人,从而导致一些儿童青少年形成不好的心理品质。
三、进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学校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加强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育心”专项培训,同时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技能培训和素质的提高。学生心理要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是前提。针对教师现状,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当其冲。其次要大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建构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运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相关的考试评价系统及切实有效的监控机制,加强对学校的政策导向、微观调控,建立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机制,同时建立其服务体系,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问题。
(三)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作出最大的努力。同时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亦会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学校要认识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应是家校合作的过程,家校合作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力。要在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的前提下,要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通过与家庭的交流和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让孩子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其次,学校应努力获得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校外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结语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面对当前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上的问题和心理需求,学校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充分认识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 分析造成少年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寻求有效的对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
[2] 杨延茂.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J] .科技信息,2012
[3] 刘春.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心理健康教育,2006,(20):13-14
[4] 王家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辽宁教育,2002,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