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是“包袱”
——广州从化龙涛学校 南维
也许大部分语文老师都发现,只要布置学生写作文,不少学生就皱眉然后胡乱编造一篇上交就算完成任务。这样的作文怎么算是完成呢?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也很头痛,学生也感到困惑,甚至渐渐地对作文失去兴趣,他们慢慢将写作变成了“包袱”。这究竟是哪些原因呢?有哪些办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我先从我教学一例中来谈谈吧!
记得我在教四年级下册关于写大自然的启示的文章一篇作文课时,我是先在上这篇作文课前让学生自由组合搜集资料。他们搜集了一些常见的花,有各种树的,有各种常见动物,还有常见的昆虫,还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却不起眼的,也有的同学是根据自己经历的事来进行整理的。然后再根据同学们收集的种类分别给他们自由组合的小组起了名字。上作文课时我采用了一段小视频《鹰之重生》来导入,然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看完视频的感受,当时课堂上同学们发言很积极,都从鹰身上获得了启示。由着我便延伸到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事物带给我们启示。接着让那些课前搜集资料的小组派代表上来谈谈这些事物的特征。例如有些同学谈到梅花有不畏严寒的品格,谈到蜘蛛它们织网有着永不放弃的品格,谈到螺丝,他们从它身上知道了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不平凡的作用等。各小组代表发言完毕后,同学们就开始确定自己今天这篇作文写什么。等确定好题目后就开始构思了,我请了几位同学说了习作思路,先开头写什么,中间怎么写,最后又是怎样写的,然后就这几个人的发言让其他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补充的,哪些应该重点写。做好这些环节后同学们就开始书写了。
这节课,大部分同学很积极,他们习作欲望很强烈,我想这节作文课最成功的地方是让学生明白了写什么,怎样写。只有学生明白了这两种问题他们才会有写作兴趣。我觉得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如果能够积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自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就能逐步甩掉对习作的厌恶,无奈和被动应付的“包袱”。然后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这样写作就不是“包袱”了。